高温下的坚守
七月骄阳似火,安徽省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分析人员始终坚守在实验一线,以专业技术和严谨态度完成各项监测分析任务,为全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从蓝藻、水华专项及应急监测,到采测分离、地表水、省控饮用水水质监测,再到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监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监测分析人员的努力。
一、蓝藻与水华监测:科技助力,严密防控
根据《2025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了瓦埠湖、高塘湖和焦岗湖3个湖泊点位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藻类密度和微囊藻毒素-LR监测分析任务。为提升监测效率与精度,工作人员运用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开展分析,提前组织业务培训强化技能,并高效完成应急监测水样分析,为省级层面防控水华提供了关键数据,有力保障了湖泊生态安全。
二、地表水监测:多指标监测,精准评估水质
七月,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的采测分离水样以及全市多个地表水监测断面采集的水样汇聚于此。这些水样涵盖国控、省控断面,监测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20余项常规指标,以此精准评估地表水水质状况。
监测分析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每一份水样进行细致分析。例如,在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准确移取水样,加入特定试剂后进行加热回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七月的实验室里,温度虽低于室外,但长时间的专注工作和仪器的“高温”陪伴依然让工作人员汗流浃背。为了及时完成监测任务,他们常常加班加点,有时一份复杂的样品需要连续操作数小时,他们却毫无怨言。监测分析人员通过准确的数据,为淮南市地表水生态健康状况提供了清晰“画像”,助力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水质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措施。
三、省控饮用水水质监测:严守标准,保障饮水安全
省控饮用水水质监测关乎民生福祉,淮南生态监测中心高度重视。七月针对东部城区水源地、袁庄水厂等多个饮用水源地,开展61项指标的全面监测,涵盖重金属、有机物等关键项目。监测分析人员运用 ICP-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精密仪器,严格执行空白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质控样分析等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数据可靠,为市民饮水安全筑牢数据防线。
四、黑臭水体与入河排污口监测:直击污染,助力精准治理
在黑臭水体与入河排污口监测中,监测分析人员精准监测城市河道水样的氨氮等指标,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评估提供数据反馈;同时对全市133个入河排污口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室空白测试、准确度与精密度控制等措施保障数据质量,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并反馈执法部门,为污染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七月以来,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分析室工作人员以专业、严谨和奉献精神,圆满完成各项监测任务。这些幕后的 “生态环境隐形守护者”,用精准数据为全市碧水蓝天保驾护航,助力淮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