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转载】淮南:书写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发布日期:2021-08-19 09:57   作者:土壤生态环境科    来源: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阅读: 次      字体: [ 大 ]  [ 小 ]

淮南地处安徽中北部、淮河之滨,接壤合肥,1952年为省辖市,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

一、攻坚一号民生工程——打造沉陷区治理的“淮南模式”

(一)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淮南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国家《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并与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先后编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治理利用规划等。

(二)科学搬迁,探寻新路——群众搬得动、稳得住、能致富

在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过程中,淮南市逐渐总结摸索出“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的模式,解决搬迁群众安居之忧、乐业之困、发展之难,让他们搬得动、稳得住、能致富。

(三)成效显著,再发新力——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兼顾

淮南市采取技术手段,区分稳沉与非稳沉、新生沉陷区和已有沉陷区,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式。

二、攻坚污染防治,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淮南力度”

淮南市重点推进“五项一治”行动,严格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大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攻坚综合治理,持续攻坚、精准治污,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更清新更纯净。

以水质改善为目标,以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排污口整治、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农村“三大革命”、畜禽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为重点,持续推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的工作目标,坚持“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通过采取固废问题排查整改、规范危险废物管理、防控涉重金属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务实举措,持续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能力。

三、攻坚全域增绿,铺陈绿满大地的“淮南底色”

2017年以来,按照“城乡一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科学绿化”的要求,结合“一心两翼七片林、一河四湖多片区、百园百廊百基地”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全市共完成造林2.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8万亩,封山育林45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20个,森林长廊59.3公里,成功创建了3个省级森林城镇、19个森林村庄和19.7公里的森林长廊。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龙湖公园、淮河公园、淮西湖公园等10座综合性和生态开放型公园点缀城中,构建了“山、水、林、城”相间的良好生态格局。(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