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安联合MTO副产氧化物绿色高效转化中试设备研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安徽乐新钢结构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进行审批。现将该报告书的主要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若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向我局书面反馈意见
项目名称:中安联合MTO副产氧化物绿色高效转化中试设备研究项目
建设单位: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环评单位:安徽化工院检测评价科技有限公司
公示时间:2025年9月19日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淮南潘集化工园区中安联合现有厂区内,项目总投资640万元,占地面积40m2,新建中安联合MTO副产氧化物绿色高效转化中试设备研究项目。该设备为中安联合与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院共同开发的一种氧化物绿色高效转化设备,可将公司MTO装置氧化物废水中醛、酮类氧化物转化为醇作为甲醇催化转化过程的原料,实现氧化物废水高值利用。该项目已经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备案,项目代码:2504-340464-04-05-208348,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工艺、规模和选址等。若工程建设发生重大变动,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污染防治措施要求
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并重点落实好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气液分离废气送公司燃料气管网不外排。原料罐投料和液相产物收集罐出料时采用桶泵方式进行密闭投料、出料,少量呼吸气无组织排放。
2.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正常运行工况下,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非正常工况下,中试装置应采用氮气吹扫系统,确保非正常工况下也不会产生废水。
3.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采用消声、减振等方法再经过距离衰减,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4.规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正常工况下,项目营运期无固废产生。非正常工况下,中试装置系统残存的氧化物物料返回公司废碱焚烧系统处理。
5.严格落实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中试装置区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中规定进行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设计。同时,项目运行过程中采取跟踪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装置泄漏而造成的土壤污染。
6.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在运行期的各种环境问题,确保周边环境功能不降低。
7.项目应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实施后,企业应针对本中试项目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或预案。中试项目风险防控系统应纳入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一旦事故发生,应按照分级响应要求,及时启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实现装置区、厂区与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及管理有效联动,有关本项目的其他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按环评报告要求认真落实。项目事故应急池依托中安联合公司现有事故应急池(容积为40000m3)。
联系方式:电话:0554-2671872
联系地址:淮南市高新区泰康街200号淮南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