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4-03-26 11:05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成绩亮点

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

2023年,全市8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优良率87.5%4个断面水质Ⅱ类(西淝河闸下、五里闸、石头埠、新城口)同比增加2个;3个断面水质Ⅲ类(焦岗湖、白洋淀渡口、瓦埠湖);1个断面水质Ⅳ类(高塘湖);瓦埠湖断面全年稳定达标11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体优良比例100%,较去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

(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

2023年全市东部城区(一水厂、三水厂、四水厂)、袁庄水厂、平山头水厂、凤台水厂、寿县二水厂水源地等5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46个万人千吨乡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逐步推进

4月8日提请市政府办印发《淮南市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省内淮河流域率先启动,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各项任务,未受省一级排查滞后影响,推进工作按时序进度稳步开展。

(四)地表水生态补偿历史性获益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河流湖泊水质逐年改善,3月份省厅结算2021、2022年度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扣减2021年250万元后,仍获补202万元,并提前预拨2023年205万元。9月份通报上半年补偿结果,我市应获375万,首次实现了由赔付到获补的转变。

)工程治理项目积极谋划

2023积极谋划中央水污染资金项目,总投资3.5亿余元共5个项目进入中央储备库,申请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2.4亿余元。推进实施库瓦埠湖北岸生态修复、焦岗湖入湖水系治理、焦岗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和泥河夹沟段生态治理等4项目建设,总投资2.544亿余元,获得中央资金1.556亿元,开展系统性工程治理,通过流域性的生态修复,达到长治久清的效果。

二、好的做法

(一)制定方案,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

一是实施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和提升方案。针对引江济淮输水干线和3个主要湖泊分别印发了4个断面水质稳定方案和1个断面水质提升方案,逐个断面明确工作目标、具体工作任务、工作举措和重点工程,通过推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加强国控断面水质保障。二是编制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调整方案。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

2018)相关要求,完成我市3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调整技术报告编制。三是制定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成立淮南市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人工排查工作,完成80%溯源和30%整治任务,力争2024年9月底完成引江济淮输水干线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二)紧抓数据,巩固水质改善成效

一是加强水质数据盯控。安排专人全天盯控水质自动站数据,跟踪水质变化趋势,对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形成“短信预警—排查原因—结果反馈—整改落实”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对东淝河五里闸断面、西淝河闸下断面、焦岗湖等断面数据异常及水质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研判,通过调度闸坝开启,调水活水等手段,有效防止断面水质持续恶化二是开展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监测。每季度对我市46个在用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一次例行监测,其中地表水29个,地下水17个全部达标,并按要求上报省中心三是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定期监测。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全市现有144个入河排污口每2个月定期进行监测。

(三)开展行动,查找水环境保护弱点

一是继续开展断面水环境问题排查溯源。以断面所在县区为主体,全面排查国控断面上游10公里范围内河道、支流和各类排口、泵站,对于闸坝型河流,如监测断面位于闸下的,排查范围为上游10公里,下游5公里范围,根据排查、监测情况,组织开展全面分析,对水质明显较差的支流、排口、泵站等进行溯源,查找影响水质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田退水等污染来源,查明问题原因,建立问题清单。二是加强与周边市县联防联控。今年以来,我市与合肥市、阜阳市就共界河流(湖泊)水环境问题开展联合会商、巡查、监测工作,在流域水环境改善工作形成合力。三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结合水源地专项审计反馈整改问题清单,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四是开展我市入河排污口联合监测检查。结合入河排污口例行监测结果数据,对水质超标的排污口设置及排污情况逐一开展排查,重点厘清和核实每个排污口责任主体,摸清掌握排污口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五是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根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区分局,持续对我市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开展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维护情况、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园区规范管理情况以及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情况。六是做好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监督管理和做好全面自查工作的通知》(淮水领办〔2023〕1号),组织各县区分局指导辖区内园区管理机构加强汛期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及时清空初期雨水收集池,强化雨污管网巡护,确保治污设施汛期正常运行。七是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23年度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自查、问题整改和异地核查工作。

(四)整改问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通报不达标排污口问题推进整改。问题清单上报主要领导和整改办,系统调度相关县区进行整改,并组织开展重点问题“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落实有力。二是指导园区管理机构针对存在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推进整改。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整治标准,科学制订整治方案,细化整治措施、明确整治时限、验收标准、落实整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持续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根据《安徽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严格监管,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完善水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以市环委办名义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黑臭水体监督抽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督办函》,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问题整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果脆弱

一是部分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虽然全市国、省考断面年度均值全部达标,焦岗湖、高塘湖、架河入淮口、泥河入淮口等断面年内仍出现多次月度超标现象,一旦水环境管控力度稍有松懈,水质达标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汛期污染问题依旧突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现象难以改善,汛期污染强度居高不下。淮河干流溶解氧持续偏低,影响断面全年保Ⅲ争Ⅱ,泥河、架河等重要入淮支流水质下降明显,个别月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严重超标,高塘湖、焦岗湖等重点湖泊断面总磷居高不下,影响水质年度稳定达标。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差。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效果不力,农田退水污染以及农作物秸秆浸泡污染水体等问题,是造成部分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

(二)水环境监管有短板

一是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亟待推进正在开展的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确定的排口数量和原水利部门审批的排污口数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过去一直都没有定性的工业雨排口、农田退水口、畜禽和水产养殖排污口、农村污水散排口、灌区排涝口等都没有纳入入河排污口管理范围,下一步清理、合并、规范任务艰巨二是工业园区水污染管控亟需加强。我市工业园区位于淮河干支流两岸较为集中,部分园区产业布局、用水情况、水循环利用、雨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落实和改进不尽合理,煤化工新建高盐污水处理厂配套管廊建设进度缓慢,处理效果尚未检验。三是城市水体黑臭现象易反复。全市城区雨污管网错接混接问题严重,目前完成全市排水管网检查监测1019.68公里,雨污错混接点达900余处,管网病害点数万个,汛期溢流,水体返黑返臭明显。

(三)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不足

一是环境智能化监管。我市近年来对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投入偏少,水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程度不够,国、省控断面水质数据盯控暂未实现智能化,断面水质变化预警-排查-溯源-整治闭环管理工作调度机制时效性难以保障。以数据为驱动的环境监测智能化未实现。二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力量有待加强。市县两级水污染防治人员、装备、能力薄弱,突出水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缺乏科学指导,利用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污染源分布等多渠道进行数据分析欠缺,精准识别问题能力不足,解决问题方法不多三是水环境治理资金配套难以落实。地方财力困难,资金配套保障不足,导致部分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滞缓,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

四、下一步思路

(一)对标对表,在目标任务上下功夫

一是紧盯断面数据达标紧盯断面水质变化,强化现场帮扶指导,落实落细管控措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2024年全市8个国控11个省控断面年度均值全部达标。二是紧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继续对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监测,特别是做好汛期期间的水源地保护工作,防止出现突发环境事件。三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在全面排查、监测、溯源基础上,摸清全市入河排污口底数,建立问题清单并编制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方向和整治措施。按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2024年年中完成全部溯源和“一口一策”编制,积极谋划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申请中央资金支持,力争2025年高质量完成全市排污口整治工作。四是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提升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2025年底前,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完成整治目标。五是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住建部门系统化整治县城黑臭水体,到2024年年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二)巩固提升,在水环境治理上见实效

一是加强各级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水质监测信息,为各县区、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污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对水质不达标断面加大巡查溯源力度,提供断面重点问题专家技术指导,摸清污染来源。二是对全市8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70个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持续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围绕“划、立、治”,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排查,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三是坚持入河排污口定期监测。针对水质超标排污口,督促相关县区政府和责任单位加强日常巡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入河排污口水质稳定达标。四是根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督促污水收集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园区管理机构按照园区整治方案开展整治,严格遵循分阶段整治目标,倒排工期,加快进度,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确保园区生产生活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五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县域建成区雨污分流及管网改造。强化溯源截污,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从源头减少污染,实现建成区已治理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三)攻坚克难,在薄弱环节上补短板

一是围绕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开展系统性工程治理,通过流域性的生态修复,解决污染顽疾,尤其是针对三个周边岸线整治,结合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和引江济淮治污规划二期工程,谋划一批中央资金支持入库项目。二是提升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围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工作要求,修复完善农村乡镇级水源地保护区标识标牌,减缓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全力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三是做好跨界湖泊联防联控工作。进一步完善焦岗湖流域联防联控,汛期成立联合指挥部,统筹调度防控污染源,实现联防联控“由名到实”。针对高塘湖“河湖一体、水面一体、区划分割”的特点,督促滁州、淮南、合肥共同行动,建立跨界水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争取高塘湖以渔净水覆盖全湖,形成“一湖通治”的局面。四是加强对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帮扶指导督促园区管理机构加强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和雨污水管网的建设维护,指导园区根据企业排污需求合理改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艺,确保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升园区水污染防治水平。五是加强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积极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健全项目储备库和实施库。按照项目入库指南要求,组织技术力量或委托专业机构,认真做好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提高项目入库率。加快推进入库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