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3-18 11:09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4,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平稳,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重污染天数圆满完成省下达目标,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连续三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开展“七大”提升行动。

一、面源污染减排提升行动

1.加大煤系固废环境监管一是推进堆场扬尘治理。强化企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改造,加强煤系固废扬尘管理,落实物料密闭储存。2024,整改完成企业堆场问题44处;整改完成社会堆场问题83处。是推进燃煤电厂无组织排放升级改造。田集发电厂一期煤场封闭改造项目已完成持续推进凤台发电厂一期煤场封闭改造平圩发电厂煤场封闭改造。

2.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开展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推广施工工地搭设高杆喷淋系统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367.43万平方米,开工比例45.52%。督促1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施并与主管部门联网,安装率70%。绿色建筑开工面积487.13万平方米,开工比例100%26个项目被评为一星级及以上星级项目,建筑面积60.97万平方米。二是开展施工扬尘十达标专项行动。制定淮南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十条达标措施,围绕施工围挡、路面硬化、防尘覆盖、车辆冲洗、清扫保洁、湿法作业、烟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监测监控、扬尘管理制度等十个方面,通过精细管理、完善制度等方式,全面提升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治理能力水平。三是开展裸露土地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淮南市裸地扬尘污染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对全市裸露土地进行台账式、规范化管理,完成整改裸露土地33处。是开展道路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印发了《淮南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做好扬尘源头管控,强化运输车辆管理,加强路面维护保洁,完成整改问题287个。是做好城市大型煤炭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管理。全市港口码头已统一配备了喷淋、雾炮、洒水车、洗车台等防尘降尘设施。

3.强化移动源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强化移动源监测监。基本淘汰交通运输领域国1工程机械,开展常态化高排放车辆路检路查与入户抽查专项行动25次,人工检测机动车40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1144台,尾气抽测696台。查扣非法运输成品油的车辆30辆,立案处罚非法成品油18件。二是强化船舶使用燃油监督检查。强化船舶使用燃油监督检查,累计检查船舶11206艘次,依法查处违反水上防污染规定船舶369艘次。

4.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检查夜市烧烤摊点、餐饮饭店油烟排放及油烟净化设施清洗录44639余户次,责令整改48家。全市完成整改恶臭扰民问题332个。

5.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持续开展秸秆禁烧,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包保责任制。全市共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02个,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02家,年利用秸秆111.57万吨,产值15.92亿元

二、产业绿色发展提升行动

6.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依法依规审批,鼓励对污染较小,符合三线一单及规划环评的项目,建立完善的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环评一律不予审批,动态更新全市两高项目库,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今年以来,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无两高项目审批。

7.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39个重点行业开展绩效评价,2024年,纳入绩效分级企业261家,申报绩效提级企业61家,其中B37家、引领性企业16家。

8.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轮散乱污企业排查清理整治工作,共计排查散乱污企业30和违规堆场2家。

三、煤炭减量替代提升行动

9.加快实施现有煤电机组提标改造全市26台燃煤机组达到超净排放水平。推进中安联合自备电厂热电联产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台机组目前已达到超低排放水平19台机组已通过节能降碳等改造,达到国家煤电机组发电煤耗达标要求。

10.大力压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量印发《淮南市2024年减煤工作要点的通知》,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非电工业煤炭消费98万吨(扣除原料用煤),较2020年同比下降16%

11.加大散煤淘汰力度对全市经营性小煤炉治理进行督导,核查前期挂牌督办问题共取缔占道经营性小煤炉164个。

四、交通运输优化提升行动

12.深入推进营运柴油货车专项整治制定《2024年度淮南市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工作方案》,核验并拆解199台,发放补贴资金1482.6万元。

13.积极推动“公转铁”“公转水”淮南市港口吞吐量累计完成1575.44万吨珍珠综合码头已投产运营。

14.加大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力度新增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22辆、出租车367辆、轻型环卫车17。邮政行业现有新能源汽车79市直党政机关共购置(更新)43台新能源公务用车潘集区新能源重卡换电项目建成投运,投用30台新能源货车。

五、减污协同增效提升行动

15.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印发了《淮南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方案》,完成替代企业有23家。推进全市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技术的213家企业完成第二轮活性炭更换。完成安徽东顺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安徽龙昱钢结构有限公司工业涂装VOCs治理升级改造。

17.加强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对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年本)》,淘汰35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16台;淘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15台。全市淘汰了陶土坩锅。

六、监管执法能力提升行动

18.加强生态环境部门能力建设着力强化自动监控设备第三方运维监管检查624家(次)企业,发现整改问题496。撰写污染源自动监控专报20期,督促270余家次国发平台企业完成缺失数据补传和标记。新增8家企业36个视频监控点位安装联网;处置视频监控异常企业316家次

19.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2024,我市共经历6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先后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或橙色预警,减少内源污染物排放。

七、数字赋能监管提升行动

20.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更新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完成9家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类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强化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完成5家非重点企业的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

21.加强资金引导作用申报中央大气资金工业污染治理类项目16个,成功申报中央资金4066万元。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