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热线】淮南市生态环境局8月11日政风行风热线访谈-介绍我市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5-08-11 14:53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访谈主题:介绍我市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访谈时间:2025年8月11日

访谈嘉宾:

孙  罡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武  松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李运涛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访谈地点: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主持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现场图片:


发布内容: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做客直播间的是我们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近年来,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淮南打下坚实基础。本期我们就来重点关注一下我市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孙罡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非常感谢淮南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给我这次与大家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此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主持人:近年来,淮南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孙局长,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孙罡好的,主持人。水生态环境指河流和湖泊中生物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条件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息息相关,同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条件紧密关联,共同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把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打好碧水保卫战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之一,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环境系统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主持人:年,从央视聚焦安徽淮南市春申湖公园,到王楼村高塘“小洱海”的惊艳亮相,再到乳山水库引发的打卡热潮,淮南“美”真是火出圈了。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明显感觉到淮南越来越美了,这些变美的背后,咱们生态环境部门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孙罡近年来,淮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目前淮南市水环境各项考核数据。

(一)国、省控断面达标情况。今年上半年国考地表水断面监测数据显示,8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标,达标比例为100%,水质优良率100%。新城口断面、石头埠断面、白洋淀渡口断面、五里闸断面、西淝河闸下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焦岗湖断面、瓦埠湖断面、高塘湖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11个省级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标,达标比例和水质优良率均为100%。窑口大桥断面、袁庄水厂断面、东部城区水源地断面、平山口水厂断面、凤台水厂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架河入淮口断面、泥河入淮口断面、永幸沟入淮口断面、便民沟焦岗闸断面、丁家沟河口断面、安丰塘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

(二)水源地达标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市东部水源地(三水厂、四水厂、淮化水厂)、袁庄水厂、东淝河饮用水水源地(平山头水厂、寿县二水厂)、凤台水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饮用水水源地等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主持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今年,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治理方面有哪些重点发力的方向?

孙罡好的。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担当作为,凝心聚力苦干,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一是全面推进地表水断面水质改善工作,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个硬目标、硬任务持续强化精准治污与科学治污力度,严格落实4个断面水质稳定方案和1个断面水质提升方案要求,确保全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是织密监管能力防护网,完善国、断面水环境质量监管体系联系国控运维单位对数据异常的国控自动站进行现场检查,稳定自动设备数据,保障数据质控。加强水环境风险日常监管,组织人员开展重点断面巡查并采样委托驻市监测中心监测,对水质超标问题及时溯源查明原因后建立清单,2025年上半年梳理出的11个水环境问题均通过市突出环境问题专题片曝光,交办责任单位推整改,全面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三是持之以恒做好汛期水风险防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2025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皖环函〔2025〕321号)要求,抓细抓实风险隐患排查、汛期污染分析及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等工作。组织开展汛期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国省控断面周边污染源、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等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四是激活机制创新动力源,全力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淮河干流、东淝河、西淝河、高塘湖、瓦埠湖、焦岗湖等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做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推动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景象。上半年推荐焦岗湖案例参与省厅组织开展的第三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主持人: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量工程性项目作为支撑,请问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方面有什么举措?

孙罡要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方面必须要跟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分析问题症结,全面梳理全市水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主要症结,明确项目包装的主要方向,做到精准治污。二是科学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紧紧围绕“十四五”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要求,以解决突出重点流域水污染问题为导向,积极谋划污染防治项目争取中央资金,系统做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市共获批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2个,总投资5.7228亿元,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3.2149亿元,围绕瓦埠湖(东淝河)、高塘湖、焦岗湖等重要河湖开展水生态修复、生态缓冲带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持续改善重要河湖水质较差、水生植物缺失、水体自净能力持续降低、水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等问题,项目实施后我市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改善,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已连续三年保持100%。目前我市共有总投资6.7亿余元的9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已成功纳入中央资金储备库,申请5.3亿余元中央资金支持三是筑牢资金保障压舱石,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深入研究上级政策,统筹整合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2024年省级生态补偿金161.1万元用于我市水环境目标管控、地表水电子围栏等方面,为实现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提供财力保障。积极与水处对接,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储备库项目淮南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早日分配资金,该项目已纳入省厅发布的2025年第二批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支持项目清单。四是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监管,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项目跟踪监管,加强日常调度,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加强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督办,督促项目加快实施进度,提高专项资金执行率,确保专项资金尽快发挥环境效益。

主持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为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依法划定的水域和陆域特殊保护区域,请问我们重点开展了哪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工作

孙罡这方面的工作请我局水生态环境科武松科长介绍下。

武松: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而饮用水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是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一是水质监测到位。持续完善水源地、重点河流等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针对淮河干流、东淝河、瓦埠湖、焦岗湖重点河流湖泊建设18个水质监测预警站,搭建涵盖5个县级水源地保护区在内的预警监测网络同时对31个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每季度委托监测机构开展一次常规28项和一次全分析109项水质监测,确保数据精准,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质安全。二是风险排查到位。采取“人防+技防”模式,强化水源地风险排查,一方面结合淮南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人工排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无人机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巡查监管效率做到水源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排除、早预防实现风险预防和闭环整改2025年以来,共完成106次排查,发现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三是巡查监管到位。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坚决防止非法排污和破坏水源地的问题出现,遏止保护区范围内钓鱼、放牧等破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行为,守护水源地环境安全各县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每月巡查水源地不得少于1次,乡镇每月巡查水源地不得少于2次。主动搜寻和督查倒逼水环境问题,确保发现问题力行立改。2025年以来,开展水源地巡查近200次,发现并修复8个水源地保护区的隔离防护措施和5个水源地保护区的标识牌。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其监管成效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安全。首先,可以给我们讲解一下什么是入河排污口吗?入河排污口都分为哪些类型呢?

武松:入河排污口简单来说,就是指直接或者通过管道、沟、渠等排污通道向江河、湖泊等水域排放污水的口门,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随着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水会通过排污口排入河流,如果排污口设置混乱、缺乏监管,各类污染物就会肆意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以精准掌握污水排放来源、数量和水质状况,有效监管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进而提升河流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文件规定,根据排污口责任主体所属行业及排放特征,将排污口分为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农业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种类型。其中,工业排污口包括工矿企业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农业排口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区排口、规模以下水产养殖排污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各地可从实际出发细化排污口类型。

主持人:今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在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武松今年,全市聚焦连接“岸上”和“水里”的关键节点——入河排污口,按照“查、测、溯、治、管”五字诀(即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管理),分阶段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污水直排问题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污水直排问题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的通知》(淮环通〔2025〕11号),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同步实行“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包保乡镇”制度,实现辖区内全部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自查污水直排入河问题15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9个。二是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专项行动。在完成全市大中型灌区排口规范化立牌整治工作基础上,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大中型灌区排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分局做好排口监管、标牌维护、环境执法等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74.7%、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75.9%。三是谋划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申报淮南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通过数据平台整合的方式,建设淮南市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实现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实时监控、周边环境实时显示,监管预警“零时差”,进一步强化全市重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能力。

主持人:刚才介绍了我市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其中淮南“小洱海”所属的高塘湖横跨淮南、滁州等地,请问能否介绍一下在跨区域协同治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武松高塘湖位于淮河南岸,上窑镇南,定远县炉桥镇西,跨大通区、凤阳县、定远县、长丰县。水质由2018、2019年的Ⅴ类水提升到Ⅳ类水国考断面为“十四五”新增,位于大通区境内,考核淮南、滁州两市,水质目标Ⅳ类,近年来,年均水质能稳定达标。

一是积极推动大通区所辖高塘湖(4.3万亩)高质量生态保护和净水增殖渔业的发展,2019年招商引进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淮南千发保水渔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高塘湖生态保护与净水增殖渔业,复制推广浙江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实现“以鱼治水、以鱼净水”,修复高塘湖生态环境,力争三年内将高塘湖水质由类水质提升到Ⅲ类以上,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二是积极开展“清湖撤网专项行动”,配合渔政集中清除各类无证船只40余只,拔除废弃毛竹20余万根,打捞水中破旧鱼网、地笼、鱼箔数十吨,打捞、处理水面漂浮垃圾及废固物180余船数百吨,清除杂草300余亩,拆除沿湖养鹅、养鸭大棚等违建禽类养殖设施。整治岸线,恢复景观,动用各类施工机具500余台次,先后对上窑码头、小庄码头和淮南农场码头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对三座跨湖大桥下堆弃的施工废土废渣进行了搬运与平整,对局部水毁和崩塌严重的湖堤进行了修复,初步恢复了湖泊岸线生态原貌。三是落实净水渔业措施,投放鱼苗进行自然增养殖,保护水生生态,有序开展生态渔业净水作用,实现治理高塘湖的水体,以鱼抑藻、以鱼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成功申报高塘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两个省级非标专项债项目,获批资金16.6亿元;启动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治理、农田水利、产业振兴等4大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建设。

主持人:就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淮南市生态环境局还有哪些呼吁的,需要我们的公众还要提高怎样的生态环境意识?

孙罡一是要带头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还是希望公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日常监督,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人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二是要带头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公众要亲身实践参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绝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仅停留在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上。结合自身实际,自觉自愿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带动身边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建设者。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遵守生态文明规范养成工作中、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三是要带头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大家的参与。在社会上,发挥模范作用并不空洞,比如发现河道私挖滥采、污水直排、管网破损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便于问题及时解决整改。只要我们在保护环境上敢为人先,我相信我们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群众来线提问环节

群众提问: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喜欢钓鱼,但曾遭到过驱赶,说是水源保护区内不能钓鱼,这是哪里规定的,具体什么要求?

孙罡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1、水源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水源地,防止水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指对水源地实施严格保护的区域,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二级保护区是指对水源地进行适度保护的区域,限制开发和利用活动。

2、为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我市划定了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39个在用万人千吨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边界附近设有水源地标示牌,明确水源地范围和注意事项,居民可以从标示牌上获取相应信息。

3、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是禁止垂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有关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最后,恳请您和广大居民支持和配合保护饮用水源地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在保护区内从事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为大家的饮水安全贡献力量谢谢!

 

群众提问:您好,我家住在八公山区山王镇山王派出所附近,近期每日6:00至8:00、15:00至17:00均有恶臭异味飘过,疑似附近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气,请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由你们生态环境部门来解决,谢谢!

李运涛:首先感谢你的来电。你所反映的这个问题,这段时间也曾经有其他群众反映过,我局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味来源于八公山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站,这个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园区企业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特别是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废水。

在检查过程中,我局执法人员发现该污水处理站存在集水池、调节池观察口敞开,二沉池、污泥压滤间未完全封闭等问题,八公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已督促投资建设方淮南市银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整改,要求进一步封闭产生恶臭的工段,加大除臭剂喷洒力度。6月17日,我局组织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该站厂界氨气、硫化氢开展了采样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025年7月之后,执法人员又多次对园区污水处理站开展检查,检查发现银丰公司已对集水池、调节池观察口进行了封闭,关闭了污泥压滤间门窗,并安排工人喷洒除臭剂,但异味控制不稳定,异味问题时重时轻。8月3日,园区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提出加入特定药剂、对曝气池进行整修等措施,银丰公司立即开展非工程性措施,在投放处理药剂后,异味明显降低,针对工程性措施将按步骤施行。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