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任务分解及落实情况】淮南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序号 | 主要任务 | 落实情况 | 存在问题和困难 | 完成状态 | 自评情况 | |
9 | 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 1-6月份,全市PM2.5浓度46.6μg/m3,同比改善0.6%;优良天数比例74.6%,同比改善6.5个百分点。8个国考、11个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优良率100%,有望分别实现年均值连续4年和3年达标;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31个万人千吨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 无 | 序时推进 | 好 | 考核科 |
32 | 积极争取中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级示范工程、省农田林网整市推进项目。 |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级示范工程相关政策的研究,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做好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6月20日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已在安徽省政府采购网进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公开期1个月),计划于7月下旬公开招标确定方案编制单位。 | 无 | 序时推进 | 好 | 土壤科 |
104 | 推进聚碳酸酯多元醇等项目建设,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基地。 | 目前尚无相关项目环评审批需求。 | 无 | 序时推进 | 良好 | 审批 |
173 |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建设规模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项目3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7%。 | 截至7月1日,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任务66个,已完成33个,分别是寿县11个,凤台县11个,大通区2个,谢家集区5个,潘集区2个,高新区2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总任务82条,已完成66条,分别是寿县16条,凤台县12条,潘集区1条,毛集实验区3条,高新区34条。 | 无 | 序时推进 | 好 | 土壤科 |
192 | 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移交信访件办理,推动问题排查整改常态化长效化。 |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4个完成整改2个,剩余2个在序时推进;251件信访件完成整改241件,剩余在序时推进。 | 反馈问题中涉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问题,需要采取工程性措施,需要加大投入,解决问题的难度较大,完成整改的时限较长。 | 序时推进 | 较好 | 整改办 |
193 | 深化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 1.开展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制定《淮南市2025年扬尘污染联合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开展联合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联合检查行动。累计出动60余人次,抽查建筑工地20个,码头堆场13处、废弃矿山修复项目10处、水利工程1个,累计移交问题50余条; 2.开展臭氧污染防控工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排查全市407家企业,发现问题230个,全部完成整改。督促全市212家采用活性炭的企业完成二轮更换。3.推进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今年以来,2025年以来共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52台,还剩66台;淘汰国四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60台。核查大型渣土车辆337辆次;查处闯禁区大货车35起。 |
1.扬尘问题屡发频发。一季度累计交办工地扬尘问题282处,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项目、高速路建设项目、土地复垦项目等各类施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扬尘污染问题。2.重点工程进展滞后。我市现有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5台未完成淘汰,其中寿县3台,凤台2台。3.餐饮油烟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县区一些餐饮单位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生产经营期间未开启或间歇性关闭净化设施。一些环保烤架风量不足,烟气收集效率低,净化设备清洗不及时造成油污堆积。 | 序时推进 | 好 | 大气 |
194 | 实施城区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一体推动控源截污、黑臭水体整治。 | 城区污水治理三年行动由市住建负责此项。 | 无 | 序时推进 | 好 | 水科 |
195 | 加强淮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促进国控、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 一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持续做好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工作,严密关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水质预警监测站水质数据,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做好应急防范。二是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严格落实《淮南市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整治要求,截至目前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已达到74.7%。三是围绕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开展系统性工程治理,通过流域性的生态修复,解决污染顽疾,目前全市8个国考断面、11个省考断面水体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 | 我局谋划的总投资2600余万元的淮南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已进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储备库,目前待上级资金分配,期望市财政予以支持,从而推动全面完成我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 序时推进 | 好 | 水科 |
197 | 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产业化利用,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 加强固废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高质量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有序推进危废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按照省厅要求,开展我市2025年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梳理市涉详、涉重单位,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平台数据的申报。 | 无 | 序时推进 | 好 | 固体科 |
203 | 实施试点项目40个,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淮南范式”。 | 2025年列入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40个,投资总额480.72亿元,截止6月底,已完工项目1个,开工建设项目30个,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9个,累计完成投资122.42亿元。目前正按照成员单位联络员联席会议和双月调度制度,定期调度。 | 各部门要加强对自身行业或领域内关于支持绿色发展、鼓励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政策的充分研究和把握,争取更多支持。 | 序时推进 | 好 | 减污降碳专班 |
205 | 探索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研究、绿电溯源和绿电认证。 |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在通知》(国市监认证发布〔2024〕124号),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的试点地区共包含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徽省内纳入的地区仅合肥市。淮河能源集团将适时跟进相关进展,为下一步作为试点地区作准备。 | 已为碳足迹做好前期工作,目前主要是配合省厅落实相关措施。 | 序时推进 | 好 | 大气 |
256 | 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 反馈“卧龙山景区私人承包的乳山水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两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反馈问题已解决、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处理、举一反三开展问题排查、建立了长效机制;反馈“污染物排放强度高,黑臭水体、固废污染反复出现,群众反映不断”问题。目前,正聚焦协同治理,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系统治理,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是强化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煤系固废整治。 | 大气污染防治仍存部分短板。存在总量减排进度、锅炉淘汰较缓慢,臭氧污染管控、扬尘污染治理有待加强,柴油货车淘汰进展不快,餐饮油烟问题仍然突出等。部分水体水质易出现反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落实不理想,治理黑臭水体返黑反臭情况愈加频繁,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一直存在,散养户粪污随意堆放,雨水冲刷导致污染物进入河沟,造成治理完成后水体水质容易反弹。煤系固废治理易发生反弹。个别县区存在大量露天堆放煤泥、煤矸石的现象,未采取苫盖抑尘措施,且现场存有露天筛分设备;路面硬化不到位,内部路面硬化不全。 | 序时推进 | 好 | 机关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