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三地联动织密河湖监测网 水生态“精准把脉”再攻坚

——淮南牵头三市协同打响春季采样攻坚战

发布日期:2025-04-30 09:44   作者:陆瑞    来源:安徽省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阅读: 次      字体: [ 大 ]  [ 小 ]

为高质量推进2025年重点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积极响应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部署,联合阜阳、亳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建专业化采样团队,共同承担淮河、西淝河等流域28个国控地表水点位的春季采样任务,全面开展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及浮游生物等水生态指标监测,为科学评估流域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健康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一、跨区协同,构建高效监测网络

根据《2025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皖环函〔2025〕276 号)要求,淮南、阜阳、亳州三地监测中心整合技术力量,成立联合采样小组,按照“统一标准、分区协作、数据共享”原则,对28个点位实施全覆盖采样。聚焦着生藻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三大水生生物类群,通过多维度生物指标,精准解析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全方位织密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

二、科技赋能,严守数据质量底线

采样全程严格执行《地表水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试行)》三地技术团队依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配发的智能采样箱及标准化采样瓶,结合自主采购的定位仪、采样器等设备,确保样品采集、固定、运输全链条规范化。同时,利用全国水生态监测业务平台实时上传采样点位经纬度、生境照片及现场参数,实现“采集—录入—审核”闭环管理,保障数据真实性与溯源性。

三、多措并举,筑牢采样安全防线

针对淮河流域部分点位水文条件复杂的特点,三市生态环境部门统筹调度采样船只,针对浅滩、闸坝等特殊区域制定“一区一策”安全预案。所有采样作业人员均通过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岗前安全培训与实操考核,并重点开展涉水作业风险辨识、应急逃生及医疗救护等专项演练,构建起风险预判-过程管控-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四、服务治理,夯实生态决策根基

本次全流域水生态调查将系统评估皖北地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通过物种数、主要类群占比、优势度、密度和生物指数等指标,综合分析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关键生物指标参数,为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蓝藻水华智能预警及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淮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持续深化与阜阳、亳州的技术协作机制,联合搭建水生态监测数据共享平台,迭代升级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模型,着力构建监测-评估-预警-治理全链条技术体系,为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及美丽安徽建设提供多维数据支撑。

目前,联合采样组已完成部分点位采样,预计于5月中下旬完成全部点位采样及预处理工作,样品将分批送至指定实验室开展分类鉴定与定量分析。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