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靓”生态答卷,淮南市生态环境工作亮点综述(十九)湿地整改显成效,生态环境迎新生
前 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去一年,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点“靓”这份答卷,一起见证我们为生态事业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
2024年,潘集区在泥河湿地问题整改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多部门通力协同作战、狠抓整改措施落实,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潘集区的“老大难”生态环境问题。此次整改不仅恢复了泥河湿地生态功能,也为周边居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潘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
一、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泥河湿地作为潘集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因非法围网养殖、违规建设光伏等问题,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为此,潘集区坚持问题导向,依据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制定了《潘集区贯彻落实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任组长的整改工作小组,并下设多个工作专班,扎实做好整改工作要素保障工作。潘集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多部门对湿地内非法围网养殖户、违规建设光伏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普法教育,明确整治目标,形成整治合力。同时,配合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推动泥河湿地公园生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督,确保落实
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潘集区坚持专班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光伏拆除专题调度会议,研究、讨论、安排部署光伏及围网养殖拆除工作,并现场查看、亲自督办拆除整改工作。通过利用无人机航拍、深入拆除现场等多样化监督方式,持续跟进监督,压紧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通过“日跟进、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光伏及围网养殖拆除工作每日有进展、每周大变化,有效推动了泥河湿地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在整改过程中,潘集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采取了综合整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针对非法围网养殖问题,通过入户排查、全面摸底,形成了重点问题清单,明确了整治对象,集中力量进行拆除和清理。其中:保育区水产围网养殖共涉及148户,共拆除围网面积7200亩。另一方面,针对违规光伏建设项目,按照“企业自拆为主、地方助拆为辅,最大程度减轻企业合法合理损失”的原则,赢得企业理解支持,政企合力推进违建光伏拆除。4家企业累计拆除光伏板269858块、桩基34400根、光伏支架组件5690组、光伏单元16个及若干供电线路设施等,同时组织开展光伏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周边环境整洁有序,有效遏制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潘集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属地乡镇通过普法教育的方式,提高了养殖户和相关单位的环保意识,为长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长效管理,持续发展
随着整改工作的全面完成,泥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泥河湿地内水质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生态功能得到增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确保整改成果得到巩固和持续发展,潘集区制定了泥河省级湿地公园管理长效管理制度,压紧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日常巡查、管理。此外,有关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小组,投入渔政船2艘,常态化对泥河流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巩固整改成效。
潘集区生态环境分局将以此次泥河湿地问题整改为契机,将继续坚守初心,持续加大监管和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潘集、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