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靓”生态答卷,淮南市生态环境工作亮点综述(二十)“信用+”环境监管模式:构建生态环境“监管-服务-修复”全链条治理体系
前 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去一年,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点“靓”这份答卷,一起见证我们为生态事业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通过“信用+”环境监管模式,整合监管、服务、修复三大环节,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该模式以信用评价为基础,以精准服务为支撑,以高效修复为保障,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单一监管”向“多元共治”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信用+监管”,织牢评价“一张网”
以信用评价“小网格”推动环保治理“大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监管精细化、分级分类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环境监管效能。依托安徽省企事业单位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司法信息、社会责任信息3类35项评价指标,对我市1225家参评单位开展2024年度安徽省企事业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其中环保诚信企业(A级)9家、环保良好企业(B级)1128家、环保警示企业(C级)82家、环保不良企业(D级)6家。后续将积极加强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共享,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推动信用结果运用,倒逼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信用+服务”,架起政企“连心桥”
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全方位加强信用修复政策宣贯。线上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用“一图读懂”对信用修复条件、流程、时限等关键信息进行立体化解读,确保企业“看得懂、记得住”。线下开展“信用修复进企业”宣传活动,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失信约束与守信激励措施,重点阐释信用建设在融资贷款、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长远价值,强化“守信畅行、失信受限”的导向。通过精准化宣传与靶向化辅导,有效引导失信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修复”,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绿色信用动能。
“信用+告知”,筑牢修复“标准线”
创新实施“两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一处罚一告知”全覆盖。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该行政处罚信息的处罚信息公示平台、最短公示期限要求、信用修复条件标准等,推动信用修复服务前移,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积极纠正失信行为、早申请早修复,助力失信企业重回发展“快车道”,及时消除不良影响。2024年,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帮助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朱集西煤矿、淮南潘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1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下一步,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优化信用监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信用成为绿色发展的“通行证”,为美丽淮南建设提供坚实保障。